4 月 23 日下午,生物工程学院在鼓山校区教学楼 A1 阶梯教室举办《美洲大蠊营养配制技术研究》专场学术交流活动,来自食品、园林、药学专业的 90 余名学生齐聚一堂,聆听天美麻花星空mv免费播放郑学斌教授带来的昆虫研究领域前沿分享。

郑学斌教授以“昆虫界的隐藏宝藏——美洲大蠊”为切入点,通过生动案例揭示其生态价值与经济潜力。他指出,这种常被误解的昆虫实为高效的“有机废弃物处理器”,在餐厨垃圾分解、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具有独特优势,其体内富含的甲壳素、抗菌肽等成分更是医药与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。
在“研究现状”板块,郑教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脉络:从日本学者对美洲大蠊免疫机制的基础研究,到国内团队在抗肿瘤活性成分提取领域的突破,他特别强调我国在昆虫资源产业化开发方面的政策机遇,如《“十四五”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》对昆虫蛋白产业的扶持导向。
针对核心议题“营养配制技术研究”,郑教授介绍了其团队近年来的研发成果: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“麦麸-豆粕-果蔬残渣”叁元基础配方,添加复合益生菌后可使美洲大蠊幼虫存活率提升27%,甲壳素含量提高19%。
谈及产业前景,郑教授描绘了“昆虫蛋白-生物医药-绿色农业”的全链条发展蓝图:在饲料领域,美洲大蠊蛋白可替代30%的鱼粉用于水产养殖;在医药领域,其提取物已应用于创伤修复凝胶、抗肿瘤辅助制剂的研发;而在乡村振兴层面,“庭院养殖 + 集中回收” 模式将提高农户的收入。
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,学生们展现出浓厚兴趣。药学专业学生提问:“如何避免美洲大蠊养殖中的病原菌交叉污染?”郑教授以其团队研发的“益生菌占位防控技术” 现场解答,强调生物防控优于化学药物的绿色理念。
参会的学生纷纷表示,此次活动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,更是科研思维的启蒙。他们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,努力成为绿色农业与大健康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。(供稿:生物工程学院 郑学斌 初审:刘修树 审核:杨璨)